宁学桃园三结义,不学瓦岗一炉香。事实上桃园结义和瓦岗拜把子都学不成——那都是小说虚构的: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主公与部属关系,“瓦岗兄弟”中有很多宿敌,地位也不对等,即使在同一个锅里吃饭,也是面和心不和。
【资料图】
正史对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有两种记载,一种是“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”,另一种是“义为君臣,恩犹父子”,而所谓的“贾家楼”或“贾柳楼”四十六友,虽然绝大多数在正史中有记载,但却绝不可能“义结金兰”,我们只需看一个人的年纪和官职就知道了:隋炀帝大业十年,五十七岁的屈突通已经是隋朝左骁骑卫大将军,那一年他斩杀一万起义军并“筑京观(聚集敌尸,封土而成的高冢)”炫耀武功,跟单雄信、徐世勣等人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演义小说中刘备关羽张飞的“结义誓词”是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。皇天后土,实鉴此心,背义忘恩,天人共戮!”但是关羽死了,刘备和张飞没有跟着去,而是一个称帝一个受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,张飞遇刺,刘备也只是惊叹,看起来大家都没有遵守誓言。
刘备关羽张飞是否义结金兰,正史中没有记载,所以我们只能存疑,但是说“汉末三国时期”不流行拜把子,肯定是不准确的,我们粗略翻一下三国史料,就会发现至少三伙“结义兄弟”,但是这三伙结义兄弟,无一例外地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、兵戎相见。
刘备跟关羽张飞的关系首先是君臣,然后有些像父子、兄弟,而曹操麾下的大将牵招,那可是跟刘备举行过仪式,而且是刻于《雁门太守牵招碑》上的(有人说那叫《孙楚牵招碑》,实际是把碑文的作者孙楚给弄进去了):“君与刘备少长河朔,英雄同契,为刎颈之交。俄而委质于太祖,备遂鼎足于蜀汉,所交非常,为时所忌,每自酌损,在乎季孟之间。”
除了刘备与牵招,东汉末年还有一对“好兄弟”,那就是马腾与韩遂:“会三辅乱,(马腾)不复来东,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,始甚相亲。(《典略》)”
既然是“始甚相亲”,下文就应该是“终于成仇”,马腾和韩遂这对异姓兄弟为什么反目成仇,咱们一会儿再说,接下来还是看看第三伙结义兄弟,但却不是赵云和赵云和赵范这对“亲上加亲”。
赵云和赵范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是结拜了的,但是在裴松之给《三国志》做注时引用《云别传》,却是另一种说法:“范寡嫂曰樊氏,有国色,范欲以配云。(云)固辞不许。时有人(据说是刘备和诸葛亮)劝云纳之,云曰:‘范迫降耳,心未可测;天下女不少。’遂不取。范果逃走,云无纤介。”
赵云和赵范是同宗,所以不结拜更亲,如果赵云娶了樊氏,就成了赵范的“继兄”,如果有拖油瓶也不用改姓,赵云“喜当爹”也挺美。
赵云之所以不娶赵范的寡嫂,真正的原因还是赵范靠不住,万一赵范闹出事来,“继兄”赵云也可能受牵连。
事实证明赵云拒婚是明智的选择,但是不知道赵范逃走后,国色天香的樊氏最后归了谁。
三国史料中的异姓兄弟,除了刘备与牵招、马腾与韩遂,再剔除赵云与赵范,另外还有谁呢?这个“还有谁”是一大群,人数比传说中的桃园三结义还多,他们的老大,就是刘备的同学、白马将军公孙瓒。
不管真假,刘备的朋友也好、兄弟也罢,关羽张飞都是三国时期公认的万人敌,三个人可以互相成就,而公孙瓒结拜兄弟,只找猪八戒的脊梁——无能之辈:“所宠遇骄恣者,类多庸儿,若故卜数师刘纬台、贩缯李移子、贾人乐何当等三人,与之定兄弟之誓,自号为伯,谓三人者为仲叔季,富皆巨亿,或取其女以配己子,常称古者曲周、灌婴之属以譬也。”
记载公孙瓒奇葩结拜的,是建安七子之首王粲,其人甚得曹家父子器重,其人诗、赋、论、议俱佳,不但冠绝建安七子,还与曹植并称“曹王”,他根据亲见亲闻撰写的《汉末英雄记》,比蜀汉降臣陈寿的《三国志》更详实。
王粲描写的“公孙义结金兰四兄弟”,也就是公孙瓒还有点能力,他的三个结义兄弟不会帮忙只会添乱,最后“大哥”被烧成了焦炭,他的算卦先生、绸缎贩子和大商人早就溜之大吉,根本就没跟大哥“同年同月同日死”——刘备做不到的事情,几乎没有人能做到:钟子期俞伯牙没做到,羊角哀左伯桃也没做到。
不能同生共死还有情可原,毕竟生命宝贵,誓言可以食言,但是反目成仇兵戎相见,那就未免有些令人齿冷了。
刘备“信义著于四海”,但是他的结拜兄弟牵招却跟他分道扬镳了,即使刘备已经称帝,自己因为结拜兄弟的关系而在曹营如履薄冰,他也没有奔赴西川去找自己的“皇帝哥哥”。
牵招和刘备分道扬镳,或许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,而韩遂和马超翻脸,则完全是见利忘义——在兵权和地盘面前,所有的金兰谱都是废纸一张。
韩遂和马腾并没有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好聚好散,而是咬牙切齿地举起了刀枪:“始甚相亲,后转以部曲相侵入,更为雠敌。腾攻遂,遂走,合众还攻腾,杀腾妻子,连兵不解。”
古代的“妻子”是个合成词,专指正室夫人和儿子,妾侍和女儿不算。马超字孟起,说明他不是嫡长子,而马休马铁是马超的弟弟,那就说明韩遂不但杀了马腾的正妻,还杀了他的嫡长子。
更为奇怪的是面对“杀母仇人”,马超居然一点恨意都没有,后来韩马联军,马超居然想拜韩遂为干爹,并说出了那番令人匪夷所思的话:“今超弃父,以将军为父,将军亦当弃子,以超为子。”
马超连自己的亲爹都不要了(马超建安十六年三月与韩遂合兵反叛,马腾于建安十七年五月被诛三族),又怎么会孝敬干爹?韩遂犹豫不决,则是不想让儿子死于曹操刀下。
张鲁的谋士在评价马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有人若此不爱其亲,焉能爱人?”
《潜伏》中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也说了类似的话:“不注重情分的人,难堪大用!”
巫马子曾经对墨子说过:爱我家里人比爱我家乡的人深,爱我的双亲比爱我的家里人深,爱我自己胜过爱我双亲,这是因为切近我的缘故。
三句话未必全对,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:不孝敬父母、不和睦兄弟、不珍爱妻子的人,是不可以结交的。
看完三国史料中这三伙“结义兄弟”,读者诸君可能也有话要说:在您看来,这个世界上真有超越亲情的友情吗?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都可以轻易抛弃,能跟朋友同生共死吗?